什么是冒泡排序?
冒泡排序的英文名是 Bubble Sort
, 是一种最基础的交换排序。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,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,如果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。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,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。
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 浮
到数列的顶端(升序或降序排列), 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,故名 冒泡排序
。
算法原理
- 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,将值大(或小,根据升序还是降序决定)的元素交换到右边,如果遇到相等的值不进行交换。
-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,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。在这一点,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(降序则是最小的数)。
-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,除了最后一个。
-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,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。
分析思路
- 比较轮数, 是数组的长度减 1, 因为最后一轮只有一个元素, 每一轮决定一个已排序序列
- 每一轮的比较次数, 是数组长度减 1, 因为最后一个元素不需要做比较, 每一次比较决定是否更换位置
- 比较结果,以升序排序为例,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,将比较小的数放在前面,比较大的数放在后面,降序则相反。
举例
数组 [3, 2, 4, 9, 1, 5, 7, 6, 8], 长度为 9,则需要进行 8 轮比较,每一轮又需要进行 8 次比较,每一轮的 8 次比较完之后将决定一个末尾数字是多少。
以升序为例:
第一轮 第 1 次比较,3 跟 2 比较, 3 比 2 大, 所以将 3 跟 2 交换位置,
[3
, 2
, 4, 9, 1, 5, 7, 6, 8] 变更为 [2, 3, 4, 9, 1, 5, 7, 6, 8]
第一轮 第 2 次比较,3 跟 4 比较, 4 比 3 大, 所以位置不变,
[2, 3
, 4
, 9, 1, 5, 7, 6, 8] 依然还是 [2, 3, 4, 9, 1, 5, 7, 6, 8]
第一轮 第 3 次比较,4 跟 9 比较, 9 比 4 大, 所以位置不变,
[2, 3, 4
, 9
, 1, 5, 7, 6, 8] 依然还是 [2, 3, 4, 9, 1, 5, 7, 6, 8]
第一轮 第 4 次比较,9 跟 1 比较, 9 比 1 大, 所以将 9 跟 1 交换位置,
[2, 3, 4, 9
, 1
, 5, 7, 6, 8] 数组变更为 [2, 3, 4, 1, 9, 5, 7, 6, 8]
第一轮 第 5 次比较,9 跟 5 比较, 9 比 5 大, 所以将 9 跟 5 交换位置,
[2, 3, 4, 1, 9
, 5
, 7, 6, 8] 数组变更为 [2, 3, 4, 1, 5, 9, 7, 6, 8]
第一轮 第 6 次比较,9 跟 7 比较, 9 比 7 大, 所以将 9 跟 7 交换位置,
[2, 3, 4, 1, 5, 9
, 7
, 6, 8] 数组变更为 [2, 3, 4, 1, 5, 7, 9, 6, 8]
第一轮 第 7 次比较,9 跟 6 比较, 9 比 6 大, 所以将 9 跟 6 交换位置,
[2, 3, 4, 1, 5, 7, 9
, 6
, 8] 数组变更为 [2, 3, 4, 1, 5, 7, 6, 9, 8]
第一轮 第 8 次比较,9 跟 8 比较, 9 比 8 大, 所以将 9 跟 8 交换位置,
[2, 3, 4, 1, 5, 7, 6, 9
, 8
] 数组变更为 [2, 3, 4, 1, 5, 7, 6, 8, 9]
一轮结束,最后一位数字确定就是 9
是最大的,然后开启第二轮的比较,重复上面步骤,找出末位最大数字,直到第 8 轮结束,后面8位数字都排出来之后,剩下在第一位的数字自然就是最小的。
图解
下面举例动图演示第一轮的比较过程
代码实现
1 | /** |
应用场景
使用最简单,适用于数据量很小的排序场景,由于数据移动次数较多,不适用于数据量很大的排序场景。
算法稳定性
冒泡排序就是把小(大)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(小)的元素往后调。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,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。所以,如果两个元素相等,是不会再交换的;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,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,这时候也不会交换,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,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。
何为稳定排序
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字相等的记录。排序前的序列中 Ri
领先于 Rj
(即 i
< j
).若在排序后的序列中 Ri
仍然领先于 Rj
,则称所用的方法是稳定的。比如数组 [1,1,1,6,4]
中 a[0]
, a[1]
, a[2]
的值相等,在排序时不改变其序列,则称所用的方法是稳定的。